图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长宁6.0级地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重大考验,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宜宾在全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发展空间得到全面拓展。预计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8.1%,总量由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总量由全省第3位上升至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7%。翠屏区全国百强区地位持续巩固,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由2个增加到8个。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制定竹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预计2021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305亿元、居全省第1位,是2016年的7倍。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宁6.0级地震抗震救灾重要指示精神,高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投入65亿元提前半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恢复和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实施双轮驱动、做强实体,产业发展实现跨越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焕发生机。出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预计2021年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800亿元、780亿元、440亿元,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五粮液股份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个股;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345亿元。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成势。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50亿元、是2016年的9.4倍。成功引进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建设年产200GWh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引进整车企业3户和零部件配套项目14个,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实现批量生产,预计2021年汽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引进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轨快运系统产业基地,全球首条智轨商业运营线运营良好。现代农业量质齐升。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长,茶叶、酿酒专用粮、蚕桑、油樟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创建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81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70个。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等建成投运。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9.8%。“宜宾—钦州”铁海联运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20家。设立“两海”示范区,组建蜀南文旅集团,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1个,新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获批全国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7150亿元、年均增长15%,是2016年末的2倍。

过去五年,我们统筹城乡建设、打造枢纽,人居环境实现跨越提升。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临港新区、南部新区、岷江新区、南溪新区等区域开发加快推进,撤销宜宾县设立叙州区,预计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万人。金沙江大道全面建成,长江北路改造完成,酒都大道加快建设,城市中轴线基本形成。南广立交、机场快速路、盐坪坝长江大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深入开展“城市双修”,中心城区新(改)建公园20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乡村振兴有序实施。设立全国首支10亿元的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43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5个、示范村61个,翠屏区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交通优势更加彰显。成贵高铁全线运营,成宜高速、绕城高速、宜彝高速(四川段)、宜威高速(高县至珙县段)建成通车,高铁通车里程达1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5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宜宾港建成临时开放口岸,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长江干支中转重要港口和全国主要港口。宜宾五粮液机场建成运营,通航航线42条。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40公里、农村公路6307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创新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实现跨越提升。科教创新能力不断夯实。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已建成18平方公里,新引进在宜办学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超过8万人。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设立10亿元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增高层次人才6686人。2021年认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组建产教联盟3个、职教集团(联盟)8个,联合开展省级以上重大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60项。宜宾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科技部“百城百园”的省级高新区。预计2021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上升至全省第3位。三江新区快速崛起。三江新区获批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入驻“三类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44户,核心区临港经开区获评国务院第三批“双创”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消费类电子产品),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23%。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国企利润、利税总额持续保持全省第1位。在全省率先试点并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0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41万户,预计2021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840亿元、增长10.5%,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对外开放合作势头强劲。宜宾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平台高效运营。预计202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7亿元、年均增长24%,出口总额上升至全省第2位。预计累计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0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6100亿元以上,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以上。

过去五年,我们持续加大投入、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实现跨越提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累计投入资金500亿元,圆满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退出,“山海模式”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全国典范,浙川纺织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业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中国纺织服装业十大产业园区。省内对口帮扶成效明显。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35.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4%、9.6%。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连续5年上调。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9万套(户)、农村土坯房改造6.3万户。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幸福宜宾”十大工程,高中阶段学费全补贴、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解决幼儿“入园难”和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等民生实事有序推进。10个县(区)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普通高考一本、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2年增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宜宾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挂牌、运行良好,新增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9家;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宜宾东楼等建成开放,赵一曼纪念馆完成改造提升;邹敬园获得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冠军,实现宜宾籍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决策咨询、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地方志、爱国卫生、公积金、机关事务、红十字、科协、档案、保密、气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五年,我们树牢底线思维、严防风险,社会治理实现跨越提升。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任务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13.3%,国、省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任务全面落实,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成效明显。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坚持安全生产“三个常态化”,2021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较2016年下降78.5%、69.8%。应急和消防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出台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金融风险、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健全,集访非访大幅下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和面上整顿任务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打防管控能力持续增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刑事、治安案件年均分别下降27.7%、24.8%。国防建设保障不断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扎实推进,优抚安置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征兵工作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实现“五连冠”。

各位代表!五年同心同德、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发展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对标看齐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宜宾放在全国、全省的战略背景下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落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和服务中省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接续奋斗保持发展定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必须敢为人先保持创新定力,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夯实科教人才支撑,完善产业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合作平台,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必须担当作为保持实干定力,时刻把工作职责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围绕全市发展目标,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执行意识,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必须坚守初心保持为民定力,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入手,用心用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族人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全市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部分产业还处于培育壮大阶段,产业生态圈尚未形成;市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县域经济发展还需持续加快;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依然存在,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压力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还需进一步发展;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还相对缺乏,部分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宜宾转型升级、高位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省委大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将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从自身发展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宜宾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科教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区域发展中形成了相对比较优势,未来三至五年,随着成自宜、渝昆高铁和宜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宜宾综合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必将为我们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宜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和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00亿元;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405亿元、3075亿元、2320亿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副中心。

——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镇化率提高到61.5%,力争建成Ⅰ型大城市。“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和在建铁路里程超过8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公里,建成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宜宾至成渝双核及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云贵地区2小时、国家中心城市3小时通达的出行交通圈。

——改革创新再造新优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科创中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江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创建长江上游沿江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和应用产业基地,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汇能力稳步提升,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建设长江生态第一城。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中心。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宜宾、法治宜宾、幸福宜宾,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立足新发展阶段,精准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科学内涵。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这是当前最大的时代背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要充分认识和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立足宜宾区位优势和发展实际,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滇黔融合发展区域和南向开放大通道等国家战略中,精准识别目标范围、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城市规模、功能、品质三大核心要素,持续壮大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完善产业集聚和交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质和管理运营水平,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辐射吸纳能力和区域带动能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开放合作、民生保障、国资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重点推进,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途径。我们将紧跟时代要求,树牢全球视野,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按照“依托北向、突出南向、强化东向、拓展西向”的思路,北向主动接受成都辐射带动,加快建设成宜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南向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与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经济区等协同开放;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重庆、上海等城市共建产业链供应链;西向沿金沙江开放通道,加强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加快打造与攀西经济区合作的经济走廊。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坚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市之基,以企业精准画像、行业精准分析为基础,加强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提升企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人城产”的营城逻辑,以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新型产业功能区为重点,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全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注重生态价值转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宜宾。共同富裕是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将坚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取向、价值追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均衡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养老、医疗、救助、住房等公共政策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分级分类分区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疫情防控等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创新实干、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推动既定部署落地落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